國家發改委專項整治“征信修復” 每經此前曾深度調查“征信洗白”亂象
3月30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關于重點開展“征信修復”問題專項治理的通知》。本次專項治理對象主要是假借“征信修復”“征信洗白”等名義招搖撞騙,通過虛假宣傳、教唆無理申訴、材料造假、惡意投訴等手段騙取錢財或個人信息,嚴重擾亂市場秩序的市場主體。每經此前曾深度報道“征信洗白”亂象。
每經記者 宋戈 每經實習記者 趙景致 每經編輯 廖丹
3月30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關于重點開展“征信修復”問題專項治理的通知》。
本次專項治理對象主要是假借“征信修復”“征信洗白”等名義招搖撞騙,通過虛假宣傳、教唆無理申訴、材料造假、惡意投訴等手段騙取錢財或個人信息,嚴重擾亂市場秩序的市場主體。
而3月下旬,每經刊發《信用卡、房貸逾期了?兩三千元幫你“洗白”征信!這類明碼標價的宣傳能不能信?律師:當心詐騙》,對此類“征信修復”事件進行了深度調查。
發改委出臺五項主要治理措施
對于假借“征信修復”“征信洗白”等名義招搖撞騙,通過虛假宣傳、教唆無理申訴、材料造假、惡意投訴等手段騙取錢財或個人信息,嚴重擾亂市場秩序的市場主體,國家發改委推出了五項主要治理措施。
一是建立臺賬。國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通過大數據監測等手段,篩選出涉嫌打著“征信修復”旗號行騙的市場主體,建立初步篩查名單。國家發展改革委財金司將初步篩查名單按區域推送至各?。▍^、市)信用體系建設牽頭單位。地方各級信用體系建設牽頭單位要和相關行業監管部門加強信息共享,將相關監管部門掌握的“征信修復”機構問題線索納入初步篩查名單,形成本地方專項治理臺賬,于3月31日前報送國家發展改革委財金司。此后每月第5個工作日前完成本地方臺賬梳理更新并上報。
二是重點監管。對納入專項治理臺賬的治理對象,地方各級信用體系建設牽頭單位要向監管部門發送監管提示函,經查證屬實的,要建議登記管理機關對其作出撤銷登記的行政處罰,將行騙者逐出市場。對參與“征信修復”違法違規活動的信用服務機構,地方各級信用體系建設牽頭單位不得與其開展任何形式的合作。
三是集中公示。依托“信用中國”網站,建立“征信修復問題治理”專欄,集中公示治理對象相關查處信息,向社會公眾進行預警提示。地方各級信用體系建設牽頭單位要在本級信用門戶網站首頁顯著設置“信用中國”網站專欄跳轉鏈接,有效開展社會公眾監督。
四是打擊虛假宣傳。地方各級信用體系建設牽頭單位要會同有關監管部門,嚴格管控清理網絡上各類“征信修復”虛假宣傳廣告,加大對不法分子的打擊力度,提高違法成本。推動市場監管部門加強互聯網廣告監測,建立群眾投訴舉報渠道,對違法違規的“征信修復”機構依法嚴肅查處。
五是跟蹤監測。地方各級信用體系建設牽頭單位會同相關監管部門、行業協會等單位,通過信訪、投訴、輿情分析、大數據監測等渠道,定期排查征信修復問題相關線索,及時納入臺賬開展治理。
同時,發改委也表示,到2022年6月底,各地方專項治理臺賬退出率力爭達到100%,此后嚴格保持動態“清零”。治理對象退出臺賬標準為:一是已向監管部門發送監管提示函。二是監管部門已反饋核實查處結果。
不法分子擾亂市場秩序
此前,每經記者調查發現,社交平臺上打著能修復征信的個人及公司不在少數,且傳播方式花樣百出。
調查中記者獲知,有非法個人甚至連合同都不需要簽訂,直接要求消費者轉賬,稱“能修復逾期”。
也有部分公司可以與消費者簽訂所謂的“征信修復合同”,而實際上這種征信修復合同本質為征信異議申訴委托合同。除此之外,這些公司還給消費者發送營業執照,并混用執照上的“信用修復”概念與“征信異議”概念,自創了“征信修復”名目。
而當問及征信如何修復時,這些聲稱能修復征信的個人和公司均選擇了回避問題,表示“不好說”。而律師則告訴記者,這些公司若違反了征信業務應當遵循的獨立、客觀、公正原則,采取非法定手段進行修復,則涉嫌違法,且所簽訂合同無效。
有金融機構表示,這些非法代理中介“利用國家對消費者權益保護的重視,擠占客戶正常維權渠道,甚至通過偽造公章、制造虛假材料等行為進行惡意投訴,以達到修改不良征信記錄的目的。”
專家則表示,這類所謂的征信服務公司并非監管批準的持牌征信機構,會嚴重擾亂金融市場秩序,消費者的資金面臨受損的可能,也面臨個人信息泄露的風險。專家建議對以個人征信等名義實施詐騙的行為加大打擊力度,通過樹立一批大案、要案典型以震懾市場。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500670681